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概况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段,云贵高原东缘,东邻张家界市境,西接龙山县、保靖县境,北枕桑植县境,南临古丈县境,东南同怀化地区沅陵县境毗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5至110.23、、北纬28.42、至29.27之间,是我国东部丘陵山地常绿阔叶林向西部高山高原暗针叶林转变的过度带,为云贵高原、鄂西山地黄壤岩溶山原的东缘。从东沿的锅锅姥蜂至西沿的万云山顶,宽78公里;南面自枝柳铁路罗依溪酉水大桥头至北面喇叭界,长81公里。辖23个乡镇,303个村(居)委会。
永顺县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及历史上土家王朝——老司城的所在地。境内的芙蓉镇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地质构造
永顺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西北与鄂西山地交界之处,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带。在湖南省地层分区中,地跨两区,列夕—抚志—青坪线以南为“武陵山区”,该线以北为“八面山区”。永顺县地层发育齐全,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各时代地层都有分布。全县从南至北,地层时代从老到新。长官—永茂线以南,主要分布元古代地层,面积约占全县的16%,该线以北大部分地区为古生代地层分布,面积约占全县的80%;中生代地层分布在最北边的局部地区,面积很小,约占2%;新生代地层只是零星分布,面积也很小,约占2%。全县主要可分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县内褶皱构造较发育,其中可细分为向斜构造和背斜构造。县内大小断裂总共40多条,归纳起来有四组方向的断裂,即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这四组方向的断裂交错在一起,组成了永顺县构造的基本格架。
地形地貌
永顺县地处云贵高原东侧,雪峰山脉与鄂西山地屏峙南北,武陵山脉绵其境。其中县内海拔200米以下地面占土地面积3.5%;400—600米占39.1%;600—1100米占38.9%;1100米以上占18.5%。
永顺县境内山峦叠嶂,溪谷纵横,最高羊峰山海拔为1437.9米,最低小溪鲤鱼坪的明溪海拔为162.6米,高低相差1275.3米,地势比降为44.6‰。全境以中山、中低山山地貌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岗地、平原多种类型,交错分布。县内溶洞多,规模大,类型结构复杂。据调查统计有成型溶洞180多个,规模较大的有车坪黑洞、猪鼻子洞、硝洞、风洞;首车螺丝洞;两岔老洞;艾坪风洞;大坝倒洞;松柏白眼上、下洞、五连洞;羊峰爬壁洞;杉木乌龟洞;毛坝穿洞等。其中以车坪黑洞最大,长1017米,平均宽50米,平均高15米,可利用面积3.5万平方米。这些溶洞质地坚硬,洞深壮阔,形态特征,化学沉积都各具特色。
气候特征
永顺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热量较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垂直差异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小气候效应显著。
土壤类型
永顺县土壤主要由石灰岩(包括白云岩)、板页岩、紫色砂页岩、河流冲击物等母岩发育而成。山地土壤分为黄红壤、黄棕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等,土壤呈微酸性至弱碱性反应,肥力较高,适应多种植物生长。
植被条件
永顺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区,植被生长繁茂,树种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100个科252属663种,植被分布以天然次生混交林为主,尤其以小溪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典型,是亚热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是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而唯一幸存的天然资源库。
- 上一篇: 湘西旅游景点:龙山县惹巴拉
- 下一篇: 湘西旅游景点:永顺县红区塔卧
- 24小时热门